超導除鐵器

產品介紹
目前我國大中型輸煤碼頭十余家,大中型火力發電廠數百家,所用的煤炭均需除去未爆炸的雷管、電線等有害鐵雜質,現用的除鐵器大部分為電磁除鐵器,只能除去較大的鐵雜質,對雷管、電線等細小鐵雜質無能為力, 因雷管及其他鐵雜質引起的設備事故屢見不鮮。且電磁除鐵器重量極大,能耗很高。超導除鐵器其超導線圈工作時沒有電阻,可以使強大的電流通過超導線圈,從而產生超強磁場,中心場強最高可達3T,額定吊高550mm處場強可達4000多高斯,足以除去雷管、電線等不小于20g的細小鐵雜質,有效的保護設備不受損害。針對以上情況,我公司與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于2006年6月開始聯合研制零揮發低溫超導除鐵器。
該項目于2008年11月2日通過了山東省科技廳組織的技術鑒定,是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產品填補國內空白,性能達到同類產品國際先進水平的中國第一臺工業用大型超導除鐵器。通過在日照港近2年的平穩運行,于2010年6月26日通過了山東省經貿委、科技廳、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聯合組織的新產品鑒定。該項目已確權的專利7項,已受理的專利3項。該項目被評為2010年度“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優秀獎”,被列入2010年“山東省自主創新技術重大專項”,被評為2011年“山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第1位)。
超導除鐵器在國內首次將低溫超導技術應用于電磁除鐵領域,探索出一條將高新技術與傳統行業結合發展的道路。此設備運行時無需冷卻散熱,無廢氣、廢水、廢油及噪音產生,運行節能環保。該產品的推廣應用,必將在煤化工、港口、礦山行業除鐵、除雜方面翻開新篇章。
我國第一臺低溫超導除鐵器研制成功
新華社 北京11月2日電(記者吳晶晶)從中科院高能所了解到,我國已成功研制出第一臺低溫超導除鐵器,這標志著我國已具備將低溫超導技術應用于工業生產的能力。
由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周遠院士擔任組長的專家鑒定組認為,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與山東華特磁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研制的低溫超導除鐵器,主要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填補了國內空白,這將徹底打破我國超導磁體長期以來完全從美國進口的局面。
據介紹,該超導除鐵器的關鍵核心部件 —— 低溫超導磁體,是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運用建造大科學裝置“北京譜儀”所掌握的超導技術,繼成功建造我國最大的單體超導磁鐵后,經過近兩年的攻關研制成功的。這一工業實用超導磁體具有 0 .9 3 米的大口徑,最高磁場場強高達5 . 6 特斯拉,中心磁場場強3特斯拉,儲能為3 . 4 兆焦耳。由它來產生去除煤炭等原料中的鐵磁性雜質所需的強大磁場,優點是在超導狀態下 ( -2 6 9 ℃)線圈導體無電阻,大電流通過超導線圈產生超強磁場,具有磁場強度高,磁場梯度大,吸鐵能力強、重量輕、能耗低、運行節能環保等普通電磁除鐵器無法比擬的優點。
專家表示,低溫超導除鐵器的研制成功,再一次證明國家大大科學工程是科技創新的沃土。低溫超導除鐵器的研制成功也為我國研制3特斯拉的核磁共振超導磁鐵提供了經驗。
零揮發3T低溫超導除鐵器技術參數